资讯中心
我省实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到2023年
●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
●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政策包为创新驱动“保驾护航”
●汇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
●涉及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5大类70条措施
5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其政策包有关情况。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陕西将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其总体目标为: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4个方面的任务: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鼓励各市在秦创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我省将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秦创原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等。
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我省将培育、提升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新双创”队伍,以“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等。
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我省将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加大财政金融支持,3年投入支持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原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原创新创业;统筹关中、陕南、陕北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省区对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着力打造开放型创新平台等。
会上,我省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政策包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包括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5大类共70条措施。
在加快科技人才聚集方面,共有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等2个方面9条措施。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共有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中直单位成果转化等3个方面13条措施。在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分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等6个方面18条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作为申报窗口统一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后续根据落地项目的实际需求,我省还将继续研究制定和增补新的支持政策。(记者:张梅)